當歸9克(3兩) 芍藥18克(1斤) 川芎24克(半斤) 一作3兩 茯苓12克(4兩) 澤瀉24克(半斤) 白朮12克(4兩)
上六味,杵為散。每服6克,溫酒送下,一日三次。
【功效】
養血調肝,健脾利濕。
【主治】
妊娠腹中疼痛及婦人少腹諸痛。腹中拘急綿綿作痛,按之痛減、頭眩、小便不利、足跗浮腫、舌淡紅、苔白膩,脈濡細緩。
【方義】
本方為婦科及胎產疾病常用方劑,適用於肝虛血凝,脾虛濕滯之證,但不局限於婦人、男性亦可使用。方中當歸、白芍養血柔肝;川芎活血化瘀;白朮健脾燥濕安胎;茯苓、澤瀉滲濕利水。諸藥合用共奏養血柔肝、活血化瘀,健脾利濕之功。
【辨證要點】
- 妊娠或男、婦少腹疼痛喜按。
- 頭眩、面色蒼白。
- 小便不利。
- 苔白膩。
- 脈濡緩。
【加減】
- 腎虛腰痠:加熟地、杜仲、桑寄生。
- 脾虛、納少便溏:加黨參、山藥、白扁豆。
- 血虛眩暈:加熟地、丹參、赤芍。
- 肝鬱氣滯:加柴胡、香附。
- 血熱:加牡丹皮、生地、梔子。
- 癥瘕腹痛或黑斑:合桂枝茯苓丸。
- 煩躁口渴:加黃連、黃芩。
- 黃色帶下:加山藥、黃柏、車前子。
- 前列腺炎:合導赤散。
【現代應用】
妊娠腹痛、更期綜合症、盆腔炎、不孕症、卵巢囊腫、習慣性流產、妊娠腳氣、慢性腎炎、高血壓、低血壓、前列腺肥大、慢性闌尾炎、慢性肝炎、膽囊炎、黑斑、帶下。
當歸芍藥散治痛經
女人月經期間發生劇烈的小肚子痛,月經過後自然消失的現象,叫做痛經。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。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,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,兩種痛經的原因不同。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、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。繼發性痛經的原因,多數是疾病造成的,其病機有氣滯血淤、寒濕凝滯、氣血虛弱、肝腎虧損等。
何任教授認為,對于原發性痛經(實證),中藥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,但是,對于繼發性痛經(虛證),中藥治愈率就會很高。在臨床治療上,他一般採用《金匱要略》中所載的當歸芍藥散為基本方,視其寒、熱、虛、實辨證加減。
大師處方
【組成】當歸9克,芍藥18克,茯苓12克,白術12克,澤瀉12克,川芎9克。
【用法】上六味,杵為散。每服6克,溫酒送下,一日三次。
【功效】虛者加黃芪、川斷,實者加木香、川楝子、川芎,寒者加木香、小茴、蘇梗,熱者加丹皮,白芍易赤芍,血淤者加蒲黃、五靈脂。
另外,對于血淤明顯而喜熱的痛經患者,何老多用少腹逐淤湯。對于比較輕的痛經,或因學習工作服煎劑不方便的患者,何老建議衝服益母膏止痛。
緩解痛經的食療方:
1.玄胡益母草煮雞蛋
【材料】玄胡20克,益母草50克,雞蛋2枚。
【做法】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,待雞蛋熟後去殼,再放回鍋中煮20分鐘左右即可,飲湯、吃雞蛋。
【功效】具有通經、止痛經、補血、悅色、潤膚美容之功效。
2.烏豆蛋酒湯
【材料】烏豆(黑豆)60克,雞蛋2枚,黃酒或米酒100毫升。
【做法】將烏豆、黃酒與雞蛋加水同煮即可。
【功效】具有調中下氣、止痛功能,並有和血潤膚之功效,適用于婦女氣血虛弱型痛經。
3.少腹逐淤湯
【組成】小茴香(炒)7粒,幹姜(炒)0.6克,延胡索3克,沒藥(研)6克,當歸9克,川芎6克,官桂3克,赤芍6克,蒲黃9克,五靈脂(炒)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【功效】活血祛淤,溫經止痛。
含當歸系列的補品,不少女性耳熟能詳,然而有些人喝到當歸含量稍多的湯品便拉肚子。中醫師黃景軍指出,當歸久煮,軟便成分即發揮作用,自然易通便;但對便秘患者來說,久煎當歸的特性反而有幫助。
不少女性喝過四物湯,有些人喝了會腹瀉;中醫師黃景軍指出,這類民眾煮四物湯時,要在熄火前5~10分鐘再放當歸,別久煮當歸,這樣便不會拉肚子。
不過相對來說,若有便秘,久煮含當歸的藥材時就不必擔心,正常煎煮無礙,還有助排便。
當歸與羊肉、生薑等均常見搭配。血虛有寒,腹中冷痛,婦女產後虛寒腹痛、虛寒性經痛,四肢不溫,夜尿清長、面色青白,虛寒者皆適用。
常見的料理法是先將羊肉塊用沸水燙滾,去血水換清水,放入小燉鍋內;老薑去皮拍開,佐調味料一起放入燉鍋內,便秘的患者可先放當歸;沒便秘者可考慮起鍋前5~10分鐘再放下去煮即可。